2015-01-13 21:39:42游神奇的中國紅石公園—韶關丹霞山
關鍵詞:世界自然遺產,世界地質公園,丹霞山,朗昇設計
編撰人:朗升設計
2014年12月14日,在公司的組織安排下,朗升空間設計全體同事一起開始了為期三天的韶關之行。
一路上伴隨著大家的歡聲笑語,五個小時的車程顯得并不漫長,下午15點全體同事抵達韶關丹霞山景區門口。前往預訂好的酒店,休整半個小時后便開始了我們旅行的第一站:丹霞山—陽元山游覽區。
朗升國際商業設計全體員工合照
中國紅石公園——丹霞山為世界地質公園、世界自然遺產、國家5A級景區、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、國家地質公園,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。丹霞山有著神奇瑰麗的丹霞地貌,其群峰如林,疏密相生,錯落有序;山間高峽幽谷,古木蔥郁;錦江秀水,竹樹婆娑,滿江風物,丹霞山正是以其雄、險、奇、秀、幽五大特色和獨到的人文景觀而名聞天下。
進入丹霞山大門,寧靜的自然氣息環繞四周,空氣格外的清新。乘坐景區免費大巴來到陽元山景區,下車后一路緩步前行,行至半山腰時,一塊天然奇石便直撲眼前,這便是天下第一奇石——陽元石。陽元山游覽區與長老峰游覽區隔河相望,因有天下奇景陽元石而得名。看到這塊奇石時我們口中無不發出嘖嘖的贊嘆之聲,無不驚嘆于大自然竟有這般杰作。
陽元石
隨后沿著蜿蜒起伏的山道,來到向上行的鐵梯—云崖棧道,該棧道石階鑿于崖縫間,十分險要,是景內最險要的登山路段,既考驗體力,更考驗膽量。好在有石欄護著,愈往上攀,山道愈險,心驚之余,又不免醉心于懸崖勝景。攀爬到一半時,已汗流浹背,氣喘吁吁,如果不看遠處,還真就不知道我們爬了有多高,不過它的險和美,都足以動人心魄,真的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。
攀爬云崖棧道
棧道上遠處的景色1
棧道上遠處的景色2
一番辛苦,終于來到了陽元山景區的嘉遁亭,臨崖而立,心曠神怡。我們稍賞風景,便向另一面下山之路而去。
嘉遁亭合照
行走不久,一塊巨石立于眼前,石旁的路徑還有城墻留存,這里便是細美寨了。據說,細美寨建于明朝。明末李自成的隊伍殺到韶關,當地鄉紳為避戰亂,就在這里開辟了山寨。我們到細美寨已經是日落時分了,日落的千變萬化,美麗的讓我們忘記了呼吸。有人形容細美寨的美,美在有丹霞日落的點綴,美在有丹霞群山的映襯,美在有那動人的歷史故事。
夕陽美景
夕陽西下
九九天梯
穿過那道小小的寨門,眼前的景色不禁又讓人神情一振。這條向下的道完全在石山的石脊上開鑿出來,寬不過1米多,上下通長百米左右,這便是九九天梯,古人云,“飛鳥回翔不敢度”,下了九九天梯,便到了玄機臺,在這里望向剛剛登過的山,原來是一塊巨型石頭,旁邊的石壁,寸草不生,平整如壁,色澤丹紅。這塊擁有悠久歷史的痕跡巨石,正向游人展示歲月的滄桑。
玄機臺“千手觀音”
“千斤壓頂”
曬布巖
“莫道路艱難,回頭喜笑顏”我們順著石階一路走到了山下,此時已夜幕降臨,一路感嘆丹霞奇景,盡踏足下,就這樣,愉悅的一天結束了。
12月15日上午,第二站:丹霞山主山—長老峰游覽區。
丹霞山主山,由長老峰,海螺峰和寶珠峰三個連體山峰組成,分上、中、下三個景觀層。下層為錦石巖景層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赤壁丹崖景觀。中層為別傳寺、福音峽等景點。上至頂層有十幾處景點,是登高遠望,縱纜丹霞秀色,晨觀日出的大好去處。
寶珠亭
韶音亭遠處一景
韶音亭公司同事合照
一大早我們便在紅巖索道站乘坐纜車上至寶珠峰,在這里遠眺,心中突然無比的感概,不愧有人云:桂林山水甲天下,尚有廣東一丹霞!
記得在乘坐索道時看到“不到韶音亭,妄自丹霞行”,于是在登完寶珠峰后我們就按路標來到了韶音亭,在韶音亭的觀景臺上可270度觀景,周圍的僧帽峰、望郎歸、蠟燭峰、玉女攔江等等勝景盡收眼底,蔚藍的天空、連綿的群山,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。
中層景觀主要有別傳寺和丹梯鐵索。別傳寺,位于丹霞山長老峰景區半山腰,古人謂:“風過竹林猶見寺,云生錦水更藏山”。別傳寺的規模之大,可以與南華寺和飛來寺相媲美。穿過別傳寺后就能看到丹梯鐵索,此處為全山最險之處。攀登“丹梯”,幾乎是面壁而上,險峻無比。雖然丹梯鐵索比陽元山的云崖棧道更直更陡,但有了昨日的經驗,已無驚恐。
丹梯鐵鎖
觀日亭上遠處一景
經過丹梯鐵索,不久就來到觀日亭。這是長老峰的峰頂,站在上面方圓百里的丹霞全貌盡收眼底,俯瞰群峰,巍然聳立在綠海里的奇峰異石,構成了一幅生動奇異的自然景觀,還可以看到丹霞山的奇峰異石--茶壺峰,僧帽峰,蠟燭峰等等,許多同事在這里拍照,隨著快門的一聲輕響,最美的風景定格在這一瞬間。
帥氣一拍
“一線天”合照
從長老峰游覽區下來,我們沿著階梯走向翔龍湖游覽區。之所以去翔龍湖,最主要的是那里有天下第一奇景—陰元石。都說陰陽不分,有陽必有陰,有陰必有陽,而丹霞山的陽元石與陰元石,更是印證了這一點。
陰元石
泛舟翔龍湖上
全體同事合照
從陰元石繞過去,終于來到了翔龍湖碼頭,翔龍湖是丹霞山旅游必游之地,也是丹霞山最具浪漫氣息的地方,泛舟于湖上,微風拂過,波光粼粼!遠處翠竹夾岸,樹木婆娑,遠山委迤,田園錦繡,構成一幅丹山碧水的立體畫卷。游玩翔龍湖后,我們直接坐景區的游覽車下山了,小憩下便驅車趕往第三站—南華寺。
南華寺始建于南北朝,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,占地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。是寫下千古偈句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”的佛教禪宗六組慧能弘揚“南宗禪法”的發祥地,六祖慧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,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,因而南華寺有南禪“祖庭”之稱。
車至曹溪,下車后,一處山青水秀之所,依山而建的寺院便在眼前。到寺院門口便看到曹溪兩個大字,我們帶著虔誠的心穿過曹溪門,眼前豁然開朗:古木嵾天,氣勢磅礴,庭院開闊大氣,中央有巨大的放生池,池上引橋通向五香亭,梵音陣陣,香火繚繞,營造出一種佛門仙境的氛圍。放生池中許多烏龜在悠哉游動。可惜已是冬天,不見蓮花。游歷過諸多寺院,看過許多放生池,不禁有此一問:為何被放生的總是烏龜呢?或許就因為烏龜長壽,能夠長久的承載放生者的意愿?穿過小巧別致的“五香亭”和放生池,可見二門門楣上“寶林道場”四個大字匾額。
五香亭
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,不一會從后門來到后山,眼前展現出另一番美景,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,四周濃林密蔭,正中央慘天大樹蔽日遮天,置身其中,有種遠離塵俗、醉心自然的感覺,在這里,疲憊的心沒有了那些世俗的煩惱,只有平和、寧靜。
南華寺的“后花園”—曹溪圣地
過了伏虎亭和飛錫橋,上臺階,走進寫著“天下寶林”石門,便是卓錫泉。當時看見很多善男信女都在泉上洗手,據說在南華寺燒香有個規矩,就是一定要在卓錫泉把手洗凈才能燒香,意義在于表達對佛陀的尊敬、感激與懷念。游覽完卓錫泉我們就原路折返了,帶著平和的心境,我們離開了這遠離世俗的圣境。
歡樂的時光似乎總是短暫的,12月16日,早餐后我們依依不舍的惜別擁有“嶺南名郡”稱號的韶關,踏上回深圳的路途,這次難忘的韶關之行,就這樣完美的劃上一個句號。











